产地整体价格以下行为主。
各级政府和行业政策将在资金、项目上给予更大更多支持。一是综采工作面和综掘工作面平台。
从设备角度分析,宁夏天地奔牛公司的刮板输送机只是井下工作面生产系统中的一种装备,还需要其他的设备、系统在智能化方面得以提升改进,如液压支架、采煤机、皮带机、安全系统等。目前,最核心、最急需、最难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煤矿生产环节有两个,一是采煤,二是掘进。在技术方面,煤矿智能化的概念和标准还在逐渐形成阶段。因此,现阶段煤矿智能化技术和建设重点应考虑在煤矿井下受限空间的特殊工况条件下,将现有的物联网、机器人控制、机器视觉、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到上述的煤矿安全生产的各底层系统中去,实现互联互通,让上述新技术能适应煤矿、服务煤矿、为煤矿赋能,真正实现煤矿井下固定岗位的无人化和移动岗位的少人化,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效率。近年来,智能化煤矿的市场机会和潜力逐渐显现,不少企业开始参与到煤矿智能化中来。
在比较好的地质条件下,国内有的煤矿可以阶段性实现采煤工作面内无人生产,但是建设长期连续的无人化工作面,现在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作者系宁夏天地奔牛公司总经理)。2019年1月2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指出重点研发应用掘进、采煤、运输、安控和救援5类、38种煤矿机器人。
另外,智能化直接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推进煤矿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四化建设。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对煤矿智能化发展提出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此外,自2019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等政府部门,山西、河南、山东、贵州等省份,兖矿、平煤等重点煤企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在减人提效、安全环保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该联盟由中国煤炭学会和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共同发起,联合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27家单位共同成立。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不是说安装了智能化系统,就一定能实现智能化开采。人工作业到机械化作业,从机械化到智能化,随着社会发展,煤炭行业也发生着巨变。《指导意见》提出,到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宁夏天地奔牛公司总经理王进军表示,关于煤矿智能化建设,煤炭企业的内生动力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智能化可促进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二是智能化建设可使设备故障停机率降低,如采煤高度自动化、自主化以及超前预知的主动性故障诊断等能力,可大幅 提升设备可靠性和故障维护便利性;三是可通过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等手段提高人均工效;四是可提高回采率和资源利用率。
煤矿智能化建设步入加速阶段国家能源局对《指导意见》进行政策解读时指出,当前,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高度重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对通过智能化来提升煤矿安全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建成了一批无人开采工作面,一些省份还出台了有关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文件,为推动煤矿智能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营造了良好氛围。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信息技术公司副总经理王留根建议,煤炭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智能化运维团队,实现统一运维。煤企脚踏实地推进煤矿智能化虽然一些煤矿正在开展智能化建设工作,但存在基础理论研发滞后、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健全、平台支撑作用不够、技术装备保障不足、高端人才匮乏等问题。2019年7月7日,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联盟成立,致力于解决煤矿智能化卡脖子问题。
张良认为,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不仅要用好技术,还要加强组织管理和系统运用,真正发挥系统效能。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煤炭企业参与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积极性较高,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驶入快车道。
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全国已建成200余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
北京天地玛珂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良称,当前全国智能工作面供应商的产能与这一要求尚存差距。智能化系统需要技术支撑,需要设备的可靠性保障,还需要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还有操作使用人员的技术维护。他认为让专业人员满足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煤炭企业在项目的建设中锻炼团队,在学习中掌握这些技术,这是一个过程。2019年10月,由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联合应急管理部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中心、华北科技学院编制的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五项企业标准通过了专家组审查,形成了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巷道设计、设备选型、设备安装、日常操作等成套技术标准体系,填补了国内煤炭行业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标准的空白神东煤炭集团严格贯彻落实集团党组一防三保有关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全力确保煤炭生产和煤炭供应。神东首季开门红为完成2020年全年安全生产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别是2月份,创下了单日装车外运最高,低、中、高综采面原煤日产、月产最高,设备故障率、单次故障影响时间最低等多项历史记录,有效发挥了增量、增效作用。根据完成进度和不断变动的内外部因素,围绕煤炭产量、利润指标,不断滚动更新后续计划,按日滚动倒排月度任务,按月滚动倒排年度任务,实现生产任务的动态管理和精准安排。
为实现首季开门红,神东多措并举抓安生生产,加强运营过程管控,确保各项指标严格兑现。截至3月31日,全公司产量完成4706万吨,超集团年度均衡计划57万吨,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各生产单位按照公司的统一安排、统一调度,不断加强生产运行精细化管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持续保持稳产、高产;科学安排设备检修,确保煤炭稳定供应。一季度,针对疫情对生产组织带来的不利影响,神东早部署、早行动,超前制定了《2020年春节期间安全生产组织保障措施》《神东公司疫情防治期间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科学制定保障措施,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强化生产组织,在抓好自产煤矿井生产的同时,超前落实煤源、洗选、装车等环节责任,做到疫情与安全生产双防控,抓疫情防控、抓安全生产工作双线作战两不误。
针对一季度的实际情况,提前合理调节检修方式和检修时间,保障了各阶段产量的完成及设备的良好运行;精准安排滚动计划,确保任务指标合理推进根据完成进度和不断变动的内外部因素,围绕煤炭产量、利润指标,不断滚动更新后续计划,按日滚动倒排月度任务,按月滚动倒排年度任务,实现生产任务的动态管理和精准安排。针对一季度的实际情况,提前合理调节检修方式和检修时间,保障了各阶段产量的完成及设备的良好运行;精准安排滚动计划,确保任务指标合理推进。为实现首季开门红,神东多措并举抓安生生产,加强运营过程管控,确保各项指标严格兑现。
特别是2月份,创下了单日装车外运最高,低、中、高综采面原煤日产、月产最高,设备故障率、单次故障影响时间最低等多项历史记录,有效发挥了增量、增效作用。截至3月31日,全公司产量完成4706万吨,超集团年度均衡计划57万吨,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神东首季开门红为完成2020年全年安全生产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季度,针对疫情对生产组织带来的不利影响,神东早部署、早行动,超前制定了《2020年春节期间安全生产组织保障措施》《神东公司疫情防治期间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科学制定保障措施,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强化生产组织,在抓好自产煤矿井生产的同时,超前落实煤源、洗选、装车等环节责任,做到疫情与安全生产双防控,抓疫情防控、抓安全生产工作双线作战两不误。
各生产单位按照公司的统一安排、统一调度,不断加强生产运行精细化管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持续保持稳产、高产;科学安排设备检修,确保煤炭稳定供应。神东煤炭集团严格贯彻落实集团党组一防三保有关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全力确保煤炭生产和煤炭供应
各重点用煤单位应建立煤质检验机构,配备相关设备和人员,或者委托第三方,开展入厂或入炉煤质检测,相关检测台账、使用台账要妥善保存。对不符合煤质标准或可研设计要求的煤炭,用煤单位应不予燃烧,采取洗选、掺配或者退货等方式进行处理。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关于建立炉前煤质检测体系的实施意见》,将加强入炉煤质检测,强化煤质执法检查,确保工业用煤煤质稳定达标。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将建设炉前煤质检测监管系统,对入厂(入炉)煤质自测、现场抽测、执法检查等信息通过互联网实时上传,执法人员可随时调阅企业燃煤煤质情况
对不符合煤质标准或可研设计要求的煤炭,用煤单位应不予燃烧,采取洗选、掺配或者退货等方式进行处理。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将建设炉前煤质检测监管系统,对入厂(入炉)煤质自测、现场抽测、执法检查等信息通过互联网实时上传,执法人员可随时调阅企业燃煤煤质情况。
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关于建立炉前煤质检测体系的实施意见》,将加强入炉煤质检测,强化煤质执法检查,确保工业用煤煤质稳定达标。各重点用煤单位应建立煤质检验机构,配备相关设备和人员,或者委托第三方,开展入厂或入炉煤质检测,相关检测台账、使用台账要妥善保存
港口方面,港口市场持续弱势,供大于求态势明显,北方港口锚地船舶数量下降到历史低位水平,库存被动增加。下游方面,随着工业企业加快复工,日耗煤量保持稳中有升。